看東西扶貧超大作為——甘肅臨洮超大智慧農場探行
編者按:今天是我國第六個扶貧日。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寄托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希冀,也濃縮著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移的初心、孜孜以求的情懷。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動扶貧工作,鐫刻下中國反貧困斗爭偉大決戰的時代畫卷。
貧有百樣、困有千種,扶貧就有千百種方案,就會付出千百倍努力。為破解我國農業三大主要問題——“平衡問題、貧困問題、食品安全問題”,超大主動扛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脫貧攻堅重任,從“敢領天下先”的江蘇到“八百里秦川”陜西,從壩上高原內蒙到六盤山區甘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超大人以實際行動踐行產業扶貧、鄉村振興戰略,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超大智慧、超大方案。在第六個扶貧日之際,《農民日報》記者走進甘肅省臨洮縣,探訪臨洮超大智慧農場,看東西扶貧大背景下超大如何積極作為,助力臨洮產業振興,跨越發展。
10月7日正是金秋時節,甘肅定西臨洮縣新添鎮孫家村超大智慧農場,8月4日栽種的球結生菜、娃娃菜迎來了收獲時節。站在場部極目遠眺,腳底下800多畝整齊劃一、一望無際的綠油油的蔬菜一直延伸到遠處的山下,農場員工正按照操作規程有序地收割、碼箱,依商家定制時間、需求,分批收獲,再統一送到太石鎮超大東西協作配送中心分檢分級、清洗烘干、預冷儲藏后通過冷鏈運輸,目的地是定制的上海企事業單位。頂著秋日艷陽,笑意寫在臉上,孫愛國自豪地告訴記者:“我們既是拿工資的員工,還是智慧農場的股東,給自己干活,暢快。”
東西合作甘肅臨洮超大智慧農場
“當了一輩子農民,種了30多年蔬菜,看了超大的模式,才知道原來還可以這樣種菜。應用無人機噴藥,一天可以覆蓋400畝,而引進世界最先進的以色列水肥一體智能設備,通過計算機系統以及延伸到農場每個角落的毛細血管,實現監測、分析、控制等多項功能智能化管理。在我的掌上APP就可以精準地知道每一個地塊土壤的墑情,機器能自動地根據每一個地塊感應器調整數據實現每一顆蔬菜的精準滴灌、管理,同樣種的球結生菜,對比一畝地節約用水100立方,少用50%肥料,減少40%農藥用量,卻增加了30%產量,長見識了。感謝東西協作,送來了超大集團,讓我們臨洮蔬菜生產少說推進了10年。”崖灣村書記楊有義無比感慨地說。
超大智慧農場開始全面定植
超大智慧農場開始全面定植
田埂上,全程親歷并見證超大智慧農場成長的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蔣銘荃,正在布置無人機航拍。他說,一定要記錄下臨洮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這個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的歷史性時刻。
從終端需求出發,生產定制蔬菜
臨洮,隴中大縣,古稱狄道,有回、東鄉等21個民族55萬余人。苦甲天下的定西臨洮農村,經過近10年來祖國各地四面八方的支援,基礎設施得以快速強化提升,逐漸退去偏禹一方帶來的苦痛開始更生,2018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4359元和7867.6元,貧困發生率從2013年的21.73%下降到5.8%,依托臨洮農村獨特資源稟賦發展起來的馬鈴薯、畜草、百合、中藥材、花木林果、蔬菜6大特色產業,讓農村老百姓生活得以大大改善,但苦于沒有大型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大而不強。“就說蔬菜生產吧,我們鎮就有1萬多畝,但都是小農戶各自為陣參差不齊,市場上什么價格好就跟著種什么,種什么、怎么種、施什么樣的肥,各家各戶都不同,即便是同一品種,長勢也是各不相同,明明頭年市場很好,但第二年甚至就跌的連本都回不來,幾年下來種菜的農民很無奈。怎么能夠讓分散的農民擰成一股繩發展?”太石鎮鎮長袁博思考的,也是臨洮全縣蔬菜產業的現狀。
為加快全國脫貧攻堅步伐,中央提出東西扶貧協作指導意見,根據部署確定由福建省福州市對口幫扶甘肅定西市,而幫扶定西臨洮縣的,是福州倉山區。受倉山區政府邀請,2018年10月25日國家龍頭企業、福州超大集團董事局主席郭浩帶著一行專家組赴臨洮縣考察,結合臨洮縣蔬菜產業發展區域優勢、脫貧致富的現實需求以及超大深耕農業30年優勢,超大集團與臨洮縣委縣政府就進一步加強東西部協作,促進臨洮蔬菜產業扶貧項目落地見效達成重要共識:利用南方盛夏難以生產露天蔬菜空窗和臨洮平均海拔1800米優勢,從終端需求出發,定制生產夏季高原蔬菜。
經過近3個月多方調研,雙方多次醞釀溝通,4月18日,超大作為福州市倉山區企業代表與定西臨洮縣兩家企業簽訂結對幫扶協議。
在當下全國蔬菜產業高度飽和的情況下,單個農民,難以參與市場競爭,更難以抗衡市場風險,郭浩對記者表示,習近平總書記7次到訪超大集團,要求超大集團把帶動農民共同致富作為產業化經營的重要任務,我們深耕農業30載,30年的堅守和榮光,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讓臨洮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是超大義不容辭的責任。超大將以臨洮縣作為走進甘肅發展的第一站,率先啟動“超大+貧困戶+農戶+合作社+農業企業+村集體”的合伙經營模式,依托超大“全求吃系統”,發展定制農業,倡導農產品公允價值,助力臨洮鄉村振興,實現農民穩定的脫貧致富。
6月14日,福定東西部扶貧協作超大集團太石鎮智慧農場揭牌,同時依托超大智庫,成立超大臨洮智慧農場院士專家工作站,全面開啟“超大新模式”,目標是:集成當下最先進各項技術,讓臨洮農民投入更少,得到更多。首期在太石和新添鎮建設兩個1000畝露天蔬菜基地,讓臨洮成為西部蔬菜種植標桿。
僅僅140天,兩個露天智慧農場全面投產
“為了這個莊嚴的承諾,從農歷豬年第一天接到董事局主席郭浩拜年電話,任命我臨洮項目總負責人開始,我腦子里只有一件事:臨洮超大智慧農場。”何燦德這個在集團負責基地建設20多年副總,3月7日首次考察臨洮后,在57歲的年紀,5月6日背著電飯鍋走下飛機來到臨洮縣委縣政府報到那一刻起,就開始了老黃牛西部之旅,“我每天早上睜眼、晚上閉眼,想的都是太石村和孫家河村兩個農場還有哪些工作沒有安排。”
計劃中的兩個農場,雖然位于規劃的臨洮國家現代產業園區內,但擺在何燦德眼前的是:裸露的足足有1米深的凍土、亂石間,根本就沒有行走的路,更別提什么配套的基礎設施了,一切要從零開始。當即自費購置了一輛奔馳越野,每天馳騁于臨洮鄉村。來扶貧的干部無數,太石鎮新添鎮兩個農場真正主人,在驚詫于超大“上天入地”別樣生產方式同時,對蹲在田間捏起一撮土壤就能嘗出鹽堿度的“福建老何”徹底放心、佩服,很快“鄉黨們”就與這個掛職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無話不說,“跟著福建老何,說不定哪天我們種菜也能開上奔馳咧。”
“速度、觀念,每天都在碰撞”。超大各領域專家結合臨洮農業實際,以及智慧農場各項技術運用,為全縣各鄉鎮負責人以及各不同合伙人連續舉辦了7期培訓班。
為讓東西協作項目盡快落地,干部群眾的觀念轉變是第一要義,為此臨洮縣委帶著全縣局一把手到智慧農場召開不忘初心主題現場會,詳細考察了超大太石新添智慧農場、超大合伙經營模式,體驗全球最先進的水肥一體化露天栽培應用的精準精細精確的能耐,以及定制化生產,長遠、可持續的產銷穩定對接機制,縣委書記石琳動情地說,“超大是背著黨性、背著社會責任、背著情懷來幫我們,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全縣上下必須轉變作風全力以赴,做臨洮鄉村振興主動實踐者,全力推動臨洮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上下一條心,兩個農場的建設進入了加速度。7月18日正是臨洮最熱季節,大干快干15天,邊搞基建邊種菜,一天用工最多的達到160人,創下了多個奇跡:10天基地通水,20天通電,30天完成全部蔬菜定植和辦公場所建設,50天完成5公里園區道路硬化和基地平臺上線,建起了50個育苗大棚,從簽約開始,140天在臨洮建了兩個智慧農場,創造了東西扶貧協作的超大速度和奇跡。孫家村書記孫維江說,7月份水電路還什么都沒有,8月4日我們基地的生菜就定植了。超大團隊的敬業吃苦一鼓作氣要干成事的精神,讓我們鄉親很感動,智慧農場是拼出來的。
新添鎮黨委書記王榮告訴記者,我們鎮蔬菜面積有4.6萬畝,超大智慧農場發展模式,讓我們看到了臨洮未來農業的目標在哪里,產業興旺應該怎么做。
多種收入疊加,全家穩定脫貧
太石村7組的張雪梅,因為老公犯了腰疾徹底喪失了勞動能力,一家頓時沒了收入來源,兒子在外當兵,女兒卻剛剛考上省城大學,別說生活費用了,拿什么交女兒的學費,都犯了難,2018年底張雪梅家因病成為太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為東西協作,超大在村里建智慧農場,給全村建檔立卡尚未脫貧的30戶農民帶來了福音,也解了張雪梅緊鎖的愁眉。
“村里知道俺家困難,安排我到基地上班,已經100多天,每天可以掙100元。”部隊上知道情況,給補助了1萬元。縣里每年給閨女上學補助學8000元,閨女高高興興上學去了。張雪梅坦言,家里三畝地全部種胡蘿卜還沒有收,今年價格不到1毛,肯定要虧錢了。但好在今年可以在基地上班。
村民們正在收獲生菜
大管家何燦德掏出手機,點開超大全球吃APP系統,再打開臨洮太石村智慧農場,在用工一欄查找張雪梅顯示:到9月21日,工作110天,加班2個小時,共11020元,已領。
“全家今年肯定是可以脫貧銷號了。在家門口騎車上班,可以照顧生病的老公,還不耽誤地里的活,舒心了。”張雪梅告訴記者,到超大上班可學了不少技術,雖然也是露天大田生產,但管理卻大大不同,沒想到我要當奶奶的人了,還能學技術。穴盤育苗、用黃板生物防蟲、地頭掛不用電的太陽能燈滅蟲,這樣種菜省事,菜還長的好、好吃,城里人稀罕哩。按照村里和集團簽訂的協議,除了工錢、還有土地的流轉費以及入股,村集體還分給我們的錢外,年底場全部入股合伙人,都能分紅。
村主任何士貴證實張雪梅所言不虛,“感謝超大,今年全村3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家都能安排一個人到基地上班,穩定實現一人上班,全家脫貧。”場部墻上掛表顯示,太石村1200畝的土地,是由太石村三益富民產業合作社、太石村供銷合作社、太石村委會以及太石村30戶建檔立卡未脫貧的貧困戶、甘肅西部農耕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甘肅超大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入股、合作經營、共同建設。
孫家村的黨員示范田
何燦德介紹,超大倡導建立的合伙經營模式,農戶、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企業和村集體均可通過入股成為農場事業合伙人。目前兩個超大智慧農場已吸納太石村、孫家村2個村委會和50戶未脫貧戶入股基地建設,兩個村委會每年實現土地流轉固定收益80萬元,每戶未脫貧農戶每年可實現分紅收入3000元,帶動建檔立卡50戶貧困戶實現就近就地務工。“剛剛收獲的生菜,定制價每斤1.5元,一畝最少收入3000斤,刨去各種成本,每畝地可實現2313元收益。股東收入+勞動收入+財產收入(土地租金)+資產收入(包含村集體產權收入)等多種收入疊加,有效拓寬農戶增收空間,使加盟合伙的小農戶等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
9月22日是公休日,走進臨洮縣委辦公樓,沒有想到每個辦公室都在堅守崗位。對此,縣委書記石琳表示,“我們沒有理由懈怠。臨洮歷史悠久,但由于種種原因,歷史欠債太多,對農業傾力不夠。感謝東西合作,感謝超大集團,感謝超大給我們派來了老黃牛老何。高興的是今年我們臨洮縣就要全面脫貧。”展望來年工作,石琳表示,實現穩定脫貧任重道遠,臨洮將以超大智慧農場為支點,擬在18個鄉鎮適宜發展高原夏菜的村莊,布局示范推廣,為臨洮穩定脫貧注入強勁產業支撐,撬動臨洮縣域現代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好消息不斷傳來,臨洮超大智慧農場綠色食品基地認證及出口供港基地正在備案中;東西協作規劃中的品種示范基地、品種研發中心、田間學校、生物有機肥廠等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加快完成;而超大集團則與甘肅省農業農村廳簽署了一攬子合作框架協議,屆時臨洮蔬菜產業將從智慧農業飛躍中引領甘肅乃至西部蔬菜產業大發展。